古代官職棋待詔

棋待詔是古代官職,始於唐朝。待詔即等待皇帝詔命。此二字初見於《漢書》,如東方朔傳:“朔文辭不遜,令待詔公車,奉祿薄。”而將其作為官職,形成定制,則是從唐玄宗開始的。

唐代文化繁榮,百業興旺,至唐玄宗時達到鼎盛,史稱開元盛世。當時朝廷招攬文學和技藝人才,進入翰林院作為侍從。命名為待詔,名目繁多,比如醫待詔,畫待詔和棋待詔等等。棋待詔以棋為業,領取朝廷俸祿。唐代圍棋比象棋更為流行,因此棋待詔也以圍棋國手為主。

到了宋朝,棋待詔的地位遠超唐朝。宋代重文輕武,對各類文人格外禮遇。此時的棋待詔中,象棋國手已是圍棋國手的兩倍。據南宋詞人周密《武林舊事》載,南宋棋待詔已有多名民間高手,如王安哥和沈姑姑,均為名噪一時的象棋國手。另據宋人洪遵在《譜雙》中説:“象戲,家澈戶曉,至雙陸,打馬,非圖牒則無以得彷佛”。意思是説,雙陸,打馬需借助圖牒才可得其要領。而象棋家喩戶曉,不必另外學習。可見象棋在宋代已經十分普及。象棋的形制也定型於宋代,南宋僧人與咸曾道:“今以板畫路,中間界之以河,各設十六子,俗謂象棋者也。”由此得知當時象棋的棋盤棋子均與現代相同。

明清兩代,翰林院仍設待詔之職。但棋待詔已不在名列之中。此官職始於唐,興盛於兩宋,到明清則已銷聲匿迹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