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洙和他的象棋谱


尹洙是北宋的第一个象棋谱学家,著有《象棋格》和《棋势》等棋谱。

尹洙,字师鲁,世称河南先生,生于北宋咸平四年(1001),天圣间(1023-1031)举进士,迁太常中允,官至起居舍人。他和范仲淹称师友,常出入兵间,深谙兵机,颇好象棋。据宋绍兴年鉴改定《秘书省续四库书目》记载:“尹洙《象戏格》一卷”。郑樵《通志•艺术类》沿其说。但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却说:《象棋一卷》,并说明:“皇朝尹洙撰。凡五国,今世所行者不与焉。”马端临《文献通考》同“晁志”,并又加《棋势》二卷。晁公武字学止,南宋初山东巨野人。自七世祖晁迥以后,都喜爱藏书,至公武时,家藏书有二万四千五百多卷。我们从他的提要分目中可知,他家藏有尹洙《象戏格》棋谱。但他说尹谱“与今世所行者不与焉”说明尹谱是相当古老的了,再说尹谱书名为“象戏格”,与唐代象棋谱同名,又说明它较接近于唐代的“八八象棋”。

考尹洙生于1001年,司马光则生于1019年,尹洙比司马光大十八岁,差不多是同时代的人,故司马光作“七国象戏”可能参考了尹洙的《象戏格》,或者说尹洙的《象戏格》是根据民间流传的象棋而作,司马光的“七国象戏”亦参考了当时民间流行的象棋。那么,当时民间流行的棋制怎样呢?我们从司马光“七国象戏”中考出,当时民间流行的棋子有将,象,炮,马,车及卒等子。

据清叶名澧(1662—1721)《桥西杂记》说,在我国蒙古族当时流行一种“八八象棋”,也只有一只炮,与唐末北宋初的象棋类似,它说:

局纵横九线六十四罫,棋各十六枚,八卒、二车、二马、二象、一炮、一将、……将居中之右,炮居中之左……车马象左右列,卒横于前……其棋形而不字。将刻塔,崇象教也,象改驼或熊,迤北无象也……马横行六罫,驼横行九罫……满局可行,无河为界……卒直行一罫至底……斜角食敌之在前者,去而复返,用同于车……众将还击一塔,无路可出。始为败北。

蒙古族是我国北方的民族之一,汉代时属东胡族,其部落甚多,及至十二世纪末才由铁木真逐渐统一各部落,建立了蒙古国。流传在蒙古的古象棋可能系北宋初传去,而北宋王朝则进行象棋大革新,棋制屡有变迁,但蒙古各部落仍在明清间焉用古老的象棋制。图为古代蒙古象棋图。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