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故事安排很有围棋布局味道,而象棋杀法则是写故事冲突。
“琴、棋、书、画”四大顶尖丫头,其中迎春的丫头司棋第77回被逐后撞墙而死。司者,掌也,”掌管”之意,最后却成了死棋,可见是反面人物。
司琪与潘又安偷渡云雨,其实是暗喻南明永历的秦王孙可望与吴三桂投清。
解密红楼围棋、象棋故事后的历史影射
红楼之棋,大多是围棋,譬如第17回宝玉为潇湘馆题”有凤来仪”处,联语是”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象棋只是提到,譬如第21回茗烟和锄药两个小厮下象棋,为夺”车”。
红楼围棋,又有大小围棋之分,譬如第62回:
探春便和宝琴下棋,宝钗、岫烟观局。黛玉和宝玉在一簇花下唧唧哝哝不知说些什么。只见林之孝家的和一群女人带了一个媳妇进来。那媳妇愁眉苦脸,也不敢进厅,只到了阶下,便朝上跪下了,碰头有声。探春因一块棋受了敌,算来算去总得了两个眼,便折了官着,两眼只瞅着棋枰,一只手却伸在盒内,只管抓弄棋子作想,林之孝家的站了半天,因回头要茶时,才看见,问:”什么事?”…….说毕,仍又下棋。这林之孝家的带了那人出去不提。
围棋两眼成活,探春是隆武帝,暗喻南明被大清包围而苟活,为了扩大地盘而思考,正是”一块棋受了敌”。
这段描写看似一幅”仕女对弈图”,而探春却有谢安对弈长江之态,寇准对弈澶渊之像,尤其是探春三言两语打发俗务,可见围棋高者,处理事情也很清明。
第84回:却说贾政试了宝玉一番, 心里却也喜欢,走向外面和那些门客闲谈.说起方才的话来,便有新近到来最善大棋的一个王尔调名作梅的说道:”据我们看来,宝二爷的学问已是大进了。”
“王尔调名作梅”,1650年多尔衮病死,是”摄政王多尔衮倒了”乎?病倒可不也是倒”霉”?
第92回:且说贾政这日正与詹光下大棋,通局的输赢也差不多,单为着一只角儿死活未分,在那里打劫.
(对照惜春妙玉争”畸角儿”,点出西南战事胶着状态。)
门上的小厮进来回道:”外面冯大爷要见老爷。”贾政道:”请进来。”小厮出去请了,冯紫英走进门来.贾政即忙迎着.冯紫英进来,在书房中坐下,见是下棋,便道:”只管下棋,我来观局。”
李自成死了,可不只有”观局”的份了。
红楼最精彩的对弈描写是妙玉与惜春。
《红楼梦》第87回:只见妙玉低着头,问惜春道:”你这个’畸角儿’不要了么?”惜春道:”怎么不要?你那里头都是死子儿,我怕什么。”妙玉道:”且别说满话,试试看。”惜春道:”我便打了起来,看你怎么样。”妙玉却微微笑着,把边上子一接,却搭转一吃,把惜春的一个角儿都打起来了,笑着说道:”这叫做’ 倒脱靴势’。”
争”畸角儿”,暗示西南战事,顺治时代是惜春永历与吴三桂;也可以把孔四贞看成妙玉,脱离反叛孙延龄好比”倒脱靴势”,逃也,孙延龄可不后来被杀?
妙玉走后,惜春读孔融、王积薪棋谱时的”黄莺搏兔”,作者有意将棋谱”苍鹰搏兔”写错,而苍鹰则是暗喻满清。”八龙走马”,则是棋谱”八王走马”之误,八龙,暗喻八旗兵。
红楼中也经常写”小围棋”,譬如第20回:贾环也过来玩,正遇见宝钗、香菱、莺儿三个赶围棋作耍,贾环见了,也要玩。宝钗素习看他亦如宝玉,并没它意;今儿听他要玩,让他上来坐了一处玩。一磊十个钱,头一回自己赢了,心中十分喜欢。谁知后来接连输了几盘,便有些着急。赶着这盘正该自己掷骰子,若掷个七点便赢,若掷个六点,下该莺儿掷三点就赢了。因拿起骰子来,狠命一掷,一个坐定了五,那一个乱转。莺儿拍着手只叫”ㄠ”,贾环便瞪着眼,”六七八”混叫。那骰子偏生转出ㄠ来。
这里的”赶围棋”即是”小围棋”,显然不是我们现在的围棋了,是一种赌博游戏。
“掷骰子”是大观园里经常写到的,譬如第62回宝玉过生日,探春”命取了令骰令盆来”;第73写贾府内的下人们夜里坐更时偷闲聚赌,或掷骰子或斗牌,竟然放诞到开赌局:
贾母忙道:”你姑娘家,如何知道这里头的利害。你自为耍钱常事,不过怕起争端。殊不知夜间既耍钱,就保不住不吃酒,既吃酒,就免不得门户任意开锁。或买东西,寻张觅李,其中夜静人稀,趋便藏贼引奸引盗,何等事作不出来。况且园内的姊妹们起居所伴者皆系丫头媳妇们,贤愚混杂,贼盗事小,再有别事,倘略沾带些,关系不小。这事岂可轻恕。”探春听说,便默然归坐。凤姐虽未大愈,精神因此比常稍减,今见贾母如此说,便忙道:”偏生我又病了。”遂回头命人速传林之孝家的等总理家事四个媳妇到来,当着贾母申饬了一顿。贾母命即刻查了头家赌家来,有人出首者赏,隐情不告者罚。
“我必料到有此事”,可见贾母又是一代明君的虚写,”其中夜静人稀,趋便藏贼引奸引盗,何等事作不出来”,正是吴三桂勾引满清写照,”关系不小,这事岂可轻恕,”,毛zhu xi有云:”吕端大事不糊涂。平常见贾母嘻嘻哈哈,却是看大方向的人。
吴梅村总结明亡有43失,起首就是打马吊,即打麻将。
现在的围棋一般用猜先的方法决定先后,一个人抓一把棋 ,另一个抓一个或两个(抓一个表示这人猜另外那个人手上抓的棋子是单数,抓两个表示猜另外一人抓的棋子是双数 ) 猜对就先下,猜错就后下。
古代以掷骰子决定先后手。
骰子,又称投子、浑花、浑化、出玖、浮图、六赤、穴骼、投琼、明琼等,今人则多称色(shai)子,酒吧里经常见。
春秋时代的”六博”游戏中就已采用了类似”骰子”的东西——”箸”和”究”。《论语》、《孟子》、《左传》都提到”弈”、”弈者”;《楚辞·招魂》中有云:”成枭而牟,呼五、白些。”宋代朱嘉注:”五、白,博齿也。”就是指小博中的琼,即初期的骰子。
到了战国秦汉之际演变为”五木”和”琼”。唐代李贤注《后汉书·梁翼传》引鲍宏《博经》记载云:
六博用十二棋,六白六黑。所掷头谓之”琼”,琼有五彩:刻为两画者为”白”,刻为三画者为”黑”,一边不刻者”五””塞”之间谓之”五””塞”,又无齿为”绳”。
清代赵翼《陔余丛考》卷三十三引《言鲭》云:
唐时投琼,惟”幺”一点加红,余五子皆黑色。明皇与杨妃彩战,将北,惟”四”可解,有一子旋转未定,连叱之,果成”四”,上悦,顾高力士令赐绯。遂相沿至今云。
红楼作者写大观园美女们掷骰子,也是暗喻杨贵妃好彩战。
唐代词人温庭筠《南歌子》诗云:
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
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中国陶器上有围棋方格图形,可见围棋起源很早,但晋代张华《博物志》中说:”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并不可信。
不过,故事里说尧用石子(棋子)表示作战谋略,倒是深谙围棋之”围”的本意,但丹朱还是一事无成,帝尧把帝位禅让给虞舜,虞舜也用石子棋教子商均。以后的陶器上便产生围棋方格的图形,史书便有”尧造围棋,以教丹朱”的记载。今龙祠乡晋掌村西山便有棋盘岭围棋石刻图形遗迹。
林应龙在《适情录》中说:”围棋造于容成公。”
葛洪的《神仙传》说容成子,字子黄,道东人。曾栖太姥山炼药,后居崆峒山。
可见围棋,在汉代成型。
明代陈仁锡《潜确类书》说:”乌曹作赌博围棋。”
许慎《说文》则说出了乌曹的时代:古乌曹氏始作博,盖夏后之臣也。
可见,围棋先有,后来才有了赌博围棋。
再说象棋,起步比围棋晚。汉刘向《说宛·善说》:雍门子周以琴见孟尝君,说:”足下千乘之君也, …… 燕则斗象棋而舞郑女。”
《楚辞.招魂》中有”蓖蔽象棋,有六簿些;分曹并进,遒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王逸注:”言宴乐既毕,乃设六簙,以菎蔽作箸,象牙为棊,丽而且好也。”
鲍宏《博经》也说:”用碁十二枚,六白,六黑。”
春秋战国时的兵制,以五人为伍,设伍长一人,共六人,可见,早期的象棋,是象征当时战斗的一种游戏。
北宋初期有苏州织锦,饰有”琴棋书画”四样图案,棋盘而以八格乘八格的明暗相间,可见古代的象棋和当今的中国象棋不同,而和早期的国际象棋相似。
中国象棋是国际象棋的祖宗乎?老子、儿子、孙子:围棋、象棋、国际象棋。
第21回茗烟和锄药两个小厮下象棋,为夺”车”。可见,红楼里的象棋,和我们今天的象棋类似,想是要表达楚河汉界的争斗之意,暗喻明清之争。
红楼还有两首棋诗,做得非常之妙。
第二回的回前诗云:【甲戌双行夹批:只此一诗便妙极!此等才情,自是雪芹平生所长,余自谓评书非关评诗也。】一局输赢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欲知目下兴衰兆,须问旁观冷眼人。【甲戌眉批:故用冷子兴演说。】
冷子兴是”冷眼人”吗,是,但不仅仅是,冷子兴是假冷眼人,真的冷眼人是煮粥僧,即是作者的化身,也是文中甄士隐的化身。冷眼人,即是隐士派。
这里的”一局”,暗喻大明的灭亡,明清之间第一局棋,以后还有复兴之局,则是甄应嘉还玉阙,南明复兴也。
第 79回:再看那岸上的蓼花苇叶,池内的翠荇香菱,也都觉摇摇落落,似有追忆故人之态,迥非素常逞妍斗色之可比。既领略得如此寥落凄惨之景,是以情不自禁,乃信口吟成一歌曰:【可见迎春是书中正传,阿呆夫妻是副,宾主次序严肃之至。其婚娶俗礼一概不及,只用宝玉一人过去,正是书中之大节。】
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
蓼花菱叶不胜愁,重露繁霜压纤梗。
不闻永昼敲棋声,燕泥点点污棋枰。
古人惜别怜朋友,况我今当手足情!
“永昼敲棋”,暗喻永历与吴三桂在云南”对弈”,可见是借迎春骂吴三桂”不念手足情”,也暗喻孙可望先是排挤后来攻打义弟李定国。
也可看做南明弘光朝南京投降,灭亡时间是夏天与秋风冷不对,但符合”菱叶不胜愁”。
脂砚斋这一段评,让你把这只歌也可以看做”香菱之歌”,就理解了迎春是弘光、永历,薛蟠与香菱是吴三桂,这就是”宾主次序严肃之至”的意思。
钱谦益有《京口观棋》六首、《金陵后观棋》六首等观棋诗,筹划南明蓝图,吴梅村自然是知道的,所以红楼出现棋诗,不足为怪。
红楼里的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目前没有确定作者,南朝刘宋檀道济倒是一个人选,因为红楼是南朝灭亡之歌,取材很多南朝故事。红楼作者认为《三十六计》的作者是南朝刘宋檀道济,也是有可能的,因为吴梅村就对南朝历史相当地熟悉。
《三十六计》是对《孙子兵法》演绎,历代版本也不同中,三十六计并非36个。
红楼作者没有提到《孙子兵法》,却经常提到很少提到《三十六计》,可见红楼作者并非兵家,只是用通俗版本的”孙子兵法”使小说更好看而已。
但红楼作者以千年历史批判为主题,以明亡清兴为背景,让你看到历代兴亡的教训乃至对大清”知己知彼”,以后才能”兵贵神速”、”百战不殆”,一举灭掉大清。这倒符合孙子的思想。
红楼作者对孙子兵法的另一运用是孙子的”用间篇”,乃反间计,也可以说是美人计。
黛玉、妙玉、晴雯等是抗清派,却被安排进大观园,去偷窥宝玉(顺治)的信息,整个小说故事,就是以如此荒诞的戏剧模式来展开的。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这是各个版本所固定的,可见”走”的重要,譬如股市有云”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才是师父”。
红楼开篇写甄士隐出走,就是点明隐士是遵循走计策,这也是孙子的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避战”的思想。股市有云”现金为王”,也是此意。
红楼作者对凤姐经常提到三十六计,其判词云”机关算尽太聪明”,就是对凤姐的批判,但也从此看到了凤姐的”金紫千万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直画出孝庄之骨。
且看凤辣子如何使用连环计将”苦尤娘赚入大观园”(第68回标题),”好看煞”(脂砚斋口头禅):
第67回:凤姐越想越气,歪在枕上只是出神,忽然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第68回:谁知凤姐心下早已算定,只待贾琏前脚走了,回来便传各色匠役,收拾东厢房三间,照依自己正室一样装饰陈设。
(调虎离山也!请君入瓮也!关门捉贼也!欲擒故纵也!抛砖引玉也!)
凤姐忙陪笑还礼不迭。二人携手同入室中。
(笑里藏刀也!)
谁知三日之后,丫头善姐便有些不服使唤起来。
(瞒天过海也,釜底抽薪也,上楼抽梯也!借刀杀人也!)
旺儿回了凤姐,凤姐气的骂:”癞狗扶不上墙的种子。你细细的说给他,便告我们家谋反也没事的。不过是借他一闹,大家没脸。若告大了,我这里自然能够平息的。”旺儿领命,只得细说与张华。
(无中生有也!混水摸鱼也!)
凤姐儿滚到尤氏怀里,嚎天动地,大放悲声,只说:”给你兄弟娶亲我不恼。为什么使他违旨背亲,将混帐名儿给我背着?咱们只去见官,省得捕快皂隶来。再者咱们只过去见了老太太,太太和众族人,大家公议了,我既不贤良,又不容丈夫娶亲买妾,只给我一纸休书,我即刻就走。”
(擒贼擒王也!顺手牵羊也!反客为主也!)
第69回 弄小巧用借剑杀人(我靠!连标题都用了三十六计!孝庄得天下,恰是李自成打的基础,投降派帮的忙!否则,100万人的大清怎么能夺得10000万人的大明的天下!)
那贾琏在二姐身上之心也渐渐淡了,只有秋桐一人是命。凤姐虽恨秋桐,且喜借他先可发脱二姐,自己且抽头,用”借剑杀人”之法,”坐山观虎斗”,等秋桐杀了尤二姐,自己再杀秋桐。
(隔岸观火也!抛砖引玉也!顺手牵羊也!欲擒故纵也!过河拆桥即卸磨杀驴也!)
那秋桐听了这话,越发恼了,天天大口乱骂说:”奶奶是软弱人,那等贤惠,我却做不来。奶奶把素日的威风怎都没了。奶奶宽洪大量,我却眼里揉不下沙子去。让我和他这y妇做一回,他才知道。”凤姐儿在屋里,只装不敢出声儿。气的尤二姐在房里哭泣,饭也不吃,又不敢告诉贾琏。
(隔岸观火也!)
只半夜,尤二姐腹痛不止,谁知竟将一个已成形的男胎打了下来。
(落井下石也!)
凤姐为保护自己的婚姻城堡,对外来入侵者尤二姐,把二奶(尤二姐)与小三(秋桐)一网打尽,从而实现保护婚姻三十六计之最大效果法:斩草除根。并且杀鸡儆猴(杀一儆百),给潜在入侵者以打草惊蛇,让她们望而却步。
凤姐若是男人,那也是深谙爱情三十六计与泡妞三十六计的大内绝顶高手。
红楼作者拿凤姐开刀,也是擒贼擒王之计,把顺治(宝玉)与凤姐(孝庄)与(贾琏)多尔衮在小说里收拾了,给敌人以杀一儆百,打草惊蛇,让投降派悬崖勒马,让满清退回关外。
转自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