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棋辛苦为棋忙—记天津棋手钱梦吾

在三十年代初期,为促成“华北、华东象棋大赛”的钱梦吾,在搞好本职工作同时,一生致力于象棋事业的繁荣和象棋技艺的交流,为现代中国象棋史册谱写了华丽的篇章,受到了华北、华东棋界的普遍敬重。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为棋辛苦为棋忙”的一生。

钱梦吾,原是浙江省镇海县人,因镇海古称蛟川,为此,他在对局录谱时,常以蛟川钱梦吾自称。钱出生于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在天津生长、求学并工作。据称,他早年进教会学校专修英文,毕业后在一所中学里担任英语教师。

青少年时,钱梦吾就会弈象棋,并对纵横驰骋河界两岸的三十二子十分感兴趣,而穷究其理。由于不断和人对弈,棋艺水平在不知不觉中提高。

从读书到工作,钱梦吾走的是一条比较正规的路,因此,他到天津各茶馆去弈棋的机会不多,实战的锻炼不及许多茶馆棋手来得多。不过,钱对于研究棋谱方面下过较深功夫,如对于《橘中秘》、《梅花谱》、《适情雅趣》、《百局象棋谱》等书都进行过研究,并用于实践,为此,他有比较明显的书房棋风格。

大约自一十年代中期起,少年钱梦吾已在天律棋坛渐露头角,在参加青年会举办的象棋比赛中,由最初的第十五名,到二次得第三名。到一十年代后期,他的棋名约略为天津市的第三,仅次于老名手庞蔼庭和吕锦波,成了天津的知名棋手之一。

二十年代前期,作为一名新进棋手,为了在天津争雄,钱常利用假日去北平寻访名手对弈,以锻炼和提高棋艺。一次,钱梦吾专程到北平向第一名手孟文轩挑战。到了京城,找到了孟常设局的茶馆,但孟文轩认为,钱非天津的第一名手,不愿和之对弈,只介绍“二十八宿”之一的刘燮如及孟鹤龄(浩然)和之对局。虽然棋锋正锐的钱梦吾连胜刘两局,接着又以一胜一和击败孟浩然,但孟文轩仍不愿亲自出马,再介绍北平的另两位大名手那健庭和张德魁和钱相搏。

钱梦吾深知,那、张都是北平的一流名手,只有击败他们,才能和名气最高、有“北孟”之称的孟文轩交手试艺。为此,在天桥启新茶馆他和那健庭交艺时用足了功夫,但取得的战绩是互有胜负,最后还多输了一局;在和张决战时,胜负情况和对那健庭的战绩基本相同。这个战果,使钱失去进一步向孟文轩挑战的“资格”。

钱梦吾爱好象弈,更多反映在偏爱对各地名手的交流上。三十年代初,西北棋圣彭述圣单骑访问北平,战败了北平和东北的沈阳、锦州等众多棋手,钱闻讯也从天津赶往京都,和彭较了艺。虽然也和京都的其他名手一样,小输了一局,但会过了西北的高手,对他来说达到了倾心棋艺的愿望,心满意足返回天津。二十年代末,华东名棋手万启有访问北平,会战过张德魁、那健庭等众多名手,战绩基本持平,钱从天津赶赴北平,和万对弈了两局。重要的是,钱、万的会面,传递了华东和华北象棋界的双向信息,钱梦吾请万启有返回时带去了举行“华北、华东区际象棋大赛”的意向,转告谢侠逊,促成了1931年“华东、华北象棋比赛”的举办。

1931年,为了选好征战华东的棋手,钱梦吾主持选拔赛事务,在北京,经过七人的角逐,选出了赵文宣和张德魁两人,作为北方代表队成员,南下上海,和华东队比赛。钱还主动担任起和上海“万国象棋会”谢侠逊君的联络工作,具体安排好旅途日程,还亲自带队南下。在上海时,广泛结交,弈战了华东的诸多好手,为华东、华北的棋艺交流及两区的棋艺繁荣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由于钱梦吾热心象棋事业,且又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为此,从棋艺驰名天津时起,就受到各新闻单位的注意。当地的《天津商报》、《庸报》、《华北日报》、《民强报》等,为了吸引读者,陆续办起了“象棋专栏”,刊登名手对局、精彩残局以及名棋手的报道等,钱曾先后应聘任上述几种报纸的象棋编辑,对天津、北平乃至全国各地的棋艺活动有很大作用。

二十年代后期,为了推动平、津两地的棋艺活动,钱梦吾还主动和北平方面联系,举办了“京、津象棋名手对抗赛”。三十年代后期,天津青年棋手田玉书的棋艺处于巅峰状态,1939年田征战华东的青岛等地,取得较佳的战绩。为了庆祝华北和天津名手的胜利,田玉书返回天津时,钱组织了一百多棋友去车站迎接,使田玉书感动得热泪盈眶,也博得棋界的好评。四十年代时,钱还全力投入华北、东北区际象棋大赛的工作,受到了两区棋手的普遍好评。五十年代初期,为了支援抗美援朝,北京举办“抗美援朝象棋义赛”,筹款捐献,为义赛尽了应尽的义务。

在长期弈棋生活圈里,钱梦吾还手编《梦吾象集》一册,收入天津及全国各地名手对局共22局,是棋艺宝库中不可多得的资料。

钱梦吾于1986年逝世,一生经历85个春秋,其中有70多年弈棋生涯。他认为弈棋能锻炼心智,保持健康不衰,又是寄情托志的好项目,为此,他于1963年退休去北京定居,仍爱好弈棋不止,这也许是他能享受长寿的原因之一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