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象棋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我等广大民众的至爱,种种原因,从古至今大抵不被统治者重视。历史上,众多的名手名家,也间或有文人雅士出现其中。然而,像贾题韬先生这样,身为顶级的哲学家、著名佛学大德、文化名人,而在象棋的实战和理论研究均达到超一流的泰斗级人物,仅此一见!!!我酷爱象棋二十六年,成年后对哲学、国学、佛学略有涉及,因此对先生的敬仰是多重的,自然超过大部分棋友的崇拜。
先生自年轻即研习藏传显、密二宗禅学,并长期任大学逻辑哲学教授。其造诣之深厚,在佛教界、文化界的影响,无需我多费口舌。先生写过《坛经讲座》、《论开悟》、《佛教与气功》等著作,而《论开悟》是迄今为止在禅学开悟方面的权威论著,在我国的现代,真正懂得佛学的人不多(台湾等某些东南亚国家多些),先生称得上是佼佼者之一,原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对先生也十分敬重。
象棋之于先生,不过是人生的一部分,其并不会也无意成为专业的名手或名家,然以其过人的智慧,竟直达象棋竞技及理论的顶峰。对于其理论,水平不太差的棋友都能在吸收高级营养成分的同时被其深厚的棋艺和文化底蕴折服。而对其实战水平,很多棋友都不甚了了或心有疑虑。我最初接触先生的《象棋指归》及其生平时,并不以为先生在实战方面是如杨官璘的一等国手,理由是有些疑问,先生很少参加比赛,仅年轻时获得山西省冠军,40年代战胜谢侠逊也算不了什么(谢本身主要是名家,作为名手未必是一等一的高手,何况先生比谢年轻21岁),再有。1956年的第一届全国个人赛(当时叫锦标赛),先生没有参加,却临时受邀担任了裁判,其时先生虽已47岁,但参赛应该不是问题(当时赛会30名棋手中年龄最大的有65岁的),却是其弟子刘剑青参赛并进入了复赛(即前12名)。现在想来,自己的猜疑实在是狭隘之极,先生何许人也,怎么会将这样一个业余爱好的比赛或名次看得像我等俗物这般执着。至于与当时高手比较,从侧面可知,当时同样进入复赛的兰州魏长林在赛后被先生让二先连败数局以至叩头称“师傅”!
看先生的著作,棋术之高超、论理之透彻,自然是无有其匹,非以棋混饭的一般“棋评家”所能企及。更妙的是,其中不至有棋,更有智慧和启发,使人在爱棋的境界上更上几层楼,我读先生之作,不仅棋艺进步,更领悟到如何更好地享受象棋,并由其中领悟普遍之道。
蕴藏天地生杀之大道、神鬼莫测之变化而又朴实无华的象棋,因为有了先生而不至因当今棋人的低俗困厄被人贬低,因无知之人的自卑、无耻之徒的诽谤而埋没。
愿先生乘愿再来,普度我等棋国子民
文章转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