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洋将哈利与象棋

清光绪30年,在上海外国侨民的倡议下,成立了万国象棋会,会长为英人杰克森。民国初年,谢侠逊由丹麦象棋爱好者葛麟瑞介绍加入万国象棋会。他是最早加入万国象棋会的棋手。

此后,在谢侠逊的推动下,上海当时的象棋界名流如尤彭熙、潘济时、何智辉、岑有常、沈霖生、杨文恺等都先后加入万国象棋会。中国人的象棋活动走进国际赛场,一般认为是从万国棋会开始。然而,外国人接触到象棋,应该追溯到万国棋会之前。

事实上,第一位从事中国象棋活动的外国人,应该是太平军洋将哈利。

哈利(1840–1873),英国人,水手出身,后在英国海军中供职,一八五九年到香港。在广州黄埔邂逅不满包办婚姻的葡籍玛丽小姐,后成为一对恋人。哈利曾到我国东南沿海汕头、厦门、福州、上海等地考察,同情中国人民的反清斗争,思想发生变化,随即辞去海军职务,在一艘华轮当大副。一八六0年八月,他随商船到太平天国天京等地,受到欢迎,遂参加了太平军,隶属忠王李秀成部下,曾俘获“常胜军”军舰一艘,献与李秀成,得到白银二万元巨奖。一八六三年在九洑洲战役中,他的妻子玛丽不幸中弹身亡,哈利也受重伤,回到上海。数月后,他又接受忠王李秀成派他采购军火的任务,直到一八六四年才离开太平天国秘密回英国。

哈利著有《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一书,值得一提的是,此书有一节《中国象棋》,内容回忆他在一八六0年第一次进入太平天国辖区,同船的中国乘客教他下中国象棋的情况。书中记载,我在航程中学会了下中国棋。虽然中国棋有几颗子很象欧洲棋(指国际象棋),但细节却完全不同。我的船上有几个到上海去的中国乘客教给我下棋的方法。中国棋盘不似我们的那样分为黑白两种方格,而是一色的,一般是黑色的,用线条划分,棋子置于线上,按照下列规则移动:

将或帅——一次只能移动一格,只能直走和横走,不能越出九点,两方不能相对,必须有别的棋子隔在中间。
士或仕——只能在九点内移动,一次一格,走对角线。
象或相——只能在自己一方界河内移动,一次移动两格。依对角线移动。
马——和我们的方法一样。各处可走,但别的棋子占在转角地位时不能移动。不能跳过这个棋子,需先把路上障碍除去。
车——和我们的方法完全相同。
炮——象车一样移动,但吃子时需跳过中间所隔的棋子。
卒——一次移动一格,向前直走;过河后可横走,仍然一次一格,但不能后退。

这是英文第一次介绍中国象棋弈法。哈利弈中国象棋,比万国象棋会早四十多年。我国太平天国史学家罗尔纲,给哈利以很高评价,称他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国际良友”,“尽瘁太平天国革命事业”。太平天国洋将哈利下中国象棋,成为弈林的佳话。鉴于过去出版的象棋史籍均未提及,特介绍如上,以飧读者。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