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象棋步围棋之后,虽说在古代成熟得较晚,但仍是一项拥有广泛群众基础、雅俗共赏的棋艺活动。据古籍记载,早在战国时代,盛行着一种原始的象牙制的六博棋,每方有棋子6枚,可说是中国象棋的前身。《楚辞•招魂》有“菎蔽象棊(即棋)”之语,是中国象棋出现的最早的文字数据。20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发掘出土了战国时期的古棋局。这时象棋已成为具有军事意义的游戏娱乐活动了。
所谓象棋的“象”,最初为“象征”之义,以棋象征战帅及各兵种演习,是一种形象的战斗游戏。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棋艺飞速发展的时代。北周武帝宇邕写了一篇《象经》,把古代象棋称为“象戏”,并亲自给文武百官讲解。可惜的是,《象经》这一珍贵的文献资料,在唐代以后失传了。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