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宫庭象棋史话

中国象棋步围棋之后,虽说在古代成熟得较晚,但仍是一项拥有广泛群众基础、雅俗共赏的棋艺活动。据古籍记载,早在战国时代,盛行着一种原始的象牙制的六博棋,每方有棋子6枚,可说是中国象棋的前身。《楚辞•招魂》有“菎蔽象棊(即棋)”之语,是中国象棋出现的最早的文字数据。20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发掘出土了战国时期的古棋局。这时象棋已成为具有军事意义的游戏娱乐活动了。

所谓象棋的“象”,最初为“象征”之义,以棋象征战帅及各兵种演习,是一种形象的战斗游戏。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棋艺飞速发展的时代。北周武帝宇邕写了一篇《象经》,把古代象棋称为“象戏”,并亲自给文武百官讲解。可惜的是,《象经》这一珍贵的文献资料,在唐代以后失传了。 閱讀全文

《棋谱秘录》石室道人

《棋谱秘录》是一部木刻的象棋残(排)局古谱。全书分为乾、坤、和三卷,前二卷为红胜局,后一卷为和局,共有棋局207局。书长22.6厘米,宽13厘米,扉页中间直书《棋谱秘录》四个大字,右上署“石室道人著”五字,左下“翰宝楼梓行”。其后有刘孔敦《象棋谱序》一篇,书的正页开始刻有“新刻傅先生秘授象棋谱,金谿傅万钟佐廷精选,后学甥林应祥世瑞校正”等字样。每面一局,上列着法,下列棋图,它不列局名,只列局数次序,更未有目录,着法则以文字说明棋子的动态而作为记谱方法。

根据书内序文和正页所刊是“金谿(属江西省)傅万钟佐廷精选”及“皆博取古势而参订之”等语,说明本书可能并非个人的作品,是由其他旧谱选编而成。扉页所署“石室道人著”字样,谅系书商为了谋利所伪托,以广招徕而已。 閱讀全文

象棋古谱《梦入神机》

这可能是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象棋古谱,在明朝的时候就已经成为秘本,出版日期难以考证(有人说是明初洪武年间的作品,但未见可靠的资料),约刊印于明嘉靖之前。全书十卷,现已残缺不全。其中有一部分曾被选编入“适情雅趣”。据云间薛丙增订“梅花泉”,自跋所说,可能该书也和“梦入神机”有些渊源,但“梅花泉”跋言中说它“皆全枰而无残局”,不知是指“梦谱”的最早版本或另有别的版本,已无法了解。

现存的版本是静海郑国钧于1949年从市集上一位姓杜的杂货摊商那里获得的,原书有十二卷,把杜姓杂货摊商当作废纸用以包货。 閱讀全文

《梅花谱》 清 王再越

《梅花谱》,象棋古谱,清康熙(1662-1722年)王再越(字正己)著。为象棋界中的两大名谱之一,跟橘中秘并列称为“橘梅”。

原著时间不可考,从棋谱序言中只知道王再越是康熙年间的人。该棋谱在清代没有刻印过,一直只凭手抄流传。1917年始有石印本,及至1926年武进吕思勉校阅,上海文明书局才有铅印本问世。其中八局屏风马破当头炮是全本棋谱的精华,主张后手屏风马能胜先手当头炮,以柔制刚。

梅花谱 王再越 CHM格式 閱讀全文

《蕴秀斋棋谱 》田玉书

蕴秀斋棋谱   在中盘方面,田玉书是华北有名的好手,而在残局方面他也有十分精深的研究。田在长期棋战中,积累了许多残局的资料,写成《蕴秀斋象棋 谱》一书,其中搜集各种局谱共一百零三局,后又由上海杨明忠补上田作的二十一局,共一百二十四局,分四卷。1977 年经朱炳文精心校正,删去了类同的局,由秦淮地区体委油印出版。

田玉书是北方棋坛不可多得的一个人才,在对局中不拘一格。他认为先手飞相局并不意味着防守,他曾说:一盘棋如双方所走均为正着,结果必然成和。所以,“先为不可胜以挨敌之可胜”的战略是正确的,亦非一定用中炮才算掌握主动。这种论断很有见地,值得进一步研究。可惜他过早逝世,对棋界是个损失。 閱讀全文

下棋对老年人有好处

“夫弈之为数,乃数之至小者也。然学弈者不专其心之所主,致其志之所向,则不得其数之精矣”。这是孟子关于学弈专一,才能精通棋道的主张。然而,一般下棋的人,就不计较那麽多了。
“一局曾经几度春”。下棋各有所得,有的将下棋作为竞技,有的作为艺术,有的作为娱乐,调节情趣。
下棋,在离退休老年人中,是普遍的事。在各地老干室,农村文化室,城市街亭,都有棋艺活动,节假日举行比赛,与阅报看书同样热闹。下棋对调节老年人情趣,充实文化生活,活动脑神经,防止潦倒和痴呆症,都有好处。亦是落实中央关于老年人“五有”—-老有所用,所学,所为,所乐,所医的有效工作。 閱讀全文

拿破仑与象棋

1861年,被终身流放到圣赫勒那岛的前法国皇帝波拿巴.拿破仑收到密友的一件赠品:一副由象骨和玉石制成的精制象棋。

寂寞的拿破仑,从此以棋为友,每天观赏不止。后来索性自己和自己对弈起来,甚至到了难分难解的地步。拿破仑死后,这幅象棋不止一次地在市场上高价拍卖。但只是在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这副象棋的最后占有者才偶然发现其中一颗棋子底部松脱,里面藏着可以从圣赫勒那岛潜逃的详细计划。拿破仑没有想到棋子底部能拧开,因而也没能把友人提供的潜逃计划付诸实施,命运又一次把拿破仑“将死”了

泌七岁能赋棋

古云: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泌,唐朝李泌,七岁能作棋赋,“方若棋局,圆若运知,动若聘材,静若得志。”

释:“方若棋局”,意思是全盘考虑。“圆若运知”,指熟悉兵法,运用自如。“动若聘材”,指充分发挥各子力的作用。“静若得志”,按今天的话来说,要冷静分析形势,有信心取得胜利。 閱讀全文

《象棋指归》贾题韬

《象棋指归》作者贾题韬。此书发凡起例,寻流探源,读之对象棋可得一系统之了解。且棋评文采飞扬,评说精到。乃象棋入门者必读之佳作。

本篇以象棋为吾先民示吾人以战斗精神训练的娱乐。战斗必有主体,故先之以《战员的分析》,以明棋子之使用;战斗必有阵地,故次之以《视察战场》,以明棋盘之险阻;据战场以为战斗,必有其适应之方式,故次之以《阵形研究》,以明局势之要略;局势贵争主动,故次之以《象棋点睛》,以明先后手之大意;为使读者于前诸例得一整体之观念,故又次之以《和盘托出》,示全局之例证;对局不能珍规则,胜负不可无标准,故又次之以《战时公约》示争必由其道;而以《象棋之阶段及其进修方法》终焉。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