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有两位诗人,叶潜仲与刘克庄。他们二人都是名门之后,叶潜仲的祖父是丞相叶衡,刘克庄的父亲也是进士出身。这两个人善于作诗,尤其是刘克庄的诗,知名度很高。但很少有人知道,刘克庄还是一位象棋爱好者。而叶潜仲则是他的诗友和棋友。两个人诗文唱和,纹枰手谈,传为佳话。
论作诗,刘克庄比叶潜仲更好一些。他曾作长诗一首,描写下棋摆擂的情景,十分生动。其中有一句:“我欲筑坛场,孰可建旗盖”。可见他们二人非常喜欢象棋,还摆下了擂台,与人切磋。刘克庄诗作的好,叶潜仲的棋却更胜一筹。 阅读全文
南宋有两位诗人,叶潜仲与刘克庄。他们二人都是名门之后,叶潜仲的祖父是丞相叶衡,刘克庄的父亲也是进士出身。这两个人善于作诗,尤其是刘克庄的诗,知名度很高。但很少有人知道,刘克庄还是一位象棋爱好者。而叶潜仲则是他的诗友和棋友。两个人诗文唱和,纹枰手谈,传为佳话。
论作诗,刘克庄比叶潜仲更好一些。他曾作长诗一首,描写下棋摆擂的情景,十分生动。其中有一句:“我欲筑坛场,孰可建旗盖”。可见他们二人非常喜欢象棋,还摆下了擂台,与人切磋。刘克庄诗作的好,叶潜仲的棋却更胜一筹。 阅读全文
谢侠逊生于光绪十四年,出身贫农。孩提时候,他常在田间地头看大人们下棋,渐渐喜欢上了,也跟着下起来。他好钻研,善总结,棋艺水平提高很快。十三岁的时候,在本地乡村已无对手,有人怂恿他去温州找陈笙下棋。谢侠逊也想去增长些见识,无奈囊中羞涩,一时没有成行。
陈笙是个手艺人,以象棋称名一时,晚清时小有名气。陈笙比谢侠逊大得多,具体多大年纪无从考证,据谢侠逊自述,陈笙在福建得过 阅读全文
北宋末年,金朝侵入东京,不仅俘虏了徽钦二帝,而且导致了北宋的灭亡,史称靖康之变。迫于形势,康王赵构一路逃往临安,成了南宋的开国皇帝。赵构是钦宗的同父异母弟,他的母亲韦氏是徽宗的嫔妃。为了证明自己是皇族正统,赵构命人画了一卷《中兴瑞应图》,其中第一幅就是韦妃卜棋。
当时正值兵荒马乱之际,韦氏并不知道赵构已在南京即皇帝位。她很关心儿子的吉凶如何,于是韦妃用象棋占卜。她将棋盘置于桌上 阅读全文
上世纪三十年代,浙江高手沈志弈曾到上海闯荡。期间遇到一件趣事。当时上海滩是象棋高手云集,但也是五方杂地,鱼龙混杂。沈志弈虽然身怀绝艺,很想到大世界打擂台,结交几个一流高手。但他是外乡人,初来乍到,也没有个相熟的人。所以打算先各处走走,看看棋,摸摸底细。
沈志弈先是来到一个茶楼,民国时候上海的棋茶楼不少,多是挂彩下棋,出入其中的有贩夫走卒,行商客旅。偶尔也有一些二三流好手对弈,观看的人也不算少 阅读全文
宝应象棋的来历
宝应象棋亦称宝应象戏。出自唐代牛僧孺的《玄怪录》岑顺篇。说当时有个人叫岑顺,能文善武,由于家贫无靠,没有固定居所,于是便跑到山中一所废弃的古宅中住下了,有人说这是凶宅,朋友们也力劝不可,他却不听。
住了一年有余,每到夜间总能听到战鼓齐鸣,打仗的声音,可走出屋外就什么也听不到了。 阅读全文
明朝象棋盛行,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多有爱棋者。在成化年间,曾有一则趣闻。某县西皋村,城东南三里许,有一个农民名叫张继美,字绍馨,以务农为业,偶尔也在江中打鱼,温饱自足,略有盈余。他平时劳作之余,别无所好。只是喜欢象棋,因他嗜棋如命,人们都叫他痴人。后来经人介绍,娶了韩氏为妻。夫妻二人生了个儿子,取名则君。
在则君七个月大的时候,韩氏病故。于是继美身兼二职,抚养独子。无奈小儿失乳, 阅读全文
上世纪五十年代,上海棋坛流传一句话“二马失蹄”。所谓二马,是指两位北方棋手败走上海滩。其中之一是棋手马国梁,他曾与杨官璘对弈八局,却难求一胜。另一位是马宽。
马国梁来自天津,是一名工人棋手。他身材高大,生性豪爽,是典型的北方大汉。他的棋风也具备北派特色,大刀阔斧,能攻善守。在北方棋手中,属于后起之秀。马国梁最为人所称道者,是在一次象棋交流赛中,战胜了北平张德魁。由于张德魁曾获北平象棋冠军,在北方棋界德高望重,成名也早。因此马国梁从此声名鹊起,身价百倍。 阅读全文
民国的象棋名手众多,其中有一位慢棋手叫胡震洲,是大连人。他年少成名,二十几岁已经名闻东北,也曾四处闯荡,主要征战于东北和华北地区。获得过多次大赛冠军,人称“关外王”。
胡震洲棋风细腻,敏学巧思,常有出其不意的佳构。他行棋虽慢,却富于创造力,尤其擅长谋子取势。凡是与其对局者,稍不留神便容易陷入圈套。不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阅读全文
清代时候,景城北面有一座玄帝庙,是明末所建。庙祝不知名姓,因他痴迷象棋,人们都称他棋道士。然而道士的棋艺至劣,与人下棋,十有九输。虽然棋艺不精,却十分好胜,经常呼朋引类,终日以下棋为乐。
某秀才应约,到庙里下棋。从天明下到日落,不得休息,秀才不堪疲惫,请辞回家。道士却意犹未尽,只是不肯,最后竟长跪挽留。某观棋者帮秀才支了一着,道士衔恨刺骨,咒其速死。 阅读全文
乾隆年间,有一个苏州人名叫范时行,他精通相术命理,尤擅测字。常在闹市算卦,求仙问卜者络绎不绝。然而这位范先生与他人不同,他每日得钱以六百文为限,钱足则闭门谢客,端坐不语。
有一天,某营兵来测字,纸条上写了一个“棋”字,专问命运前程如何。范时行说:“围棋之子,愈下愈多,象棋之子,愈下愈少。今所测是个棋字,而非碁字,从木不从石,可知乃是象棋子,恐家中人口日益凋零也!”营兵见如此说,言道:“先生所言固是,然而答非所问,还请教日后前程如何?” 阅读全文